廉政动态

永宁:多维施策推动巡察工作提质增效

稿件来源:宁夏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5-11-21 08:43:35
分享至:

  永宁县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,坚守政治巡察定位,围绕“建、准、深、实”四字精准发力,推动巡察工作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
  立足“建”字筑根基,锻造巡察铁军。联合县委组织部印发《永宁县优秀年轻干部到巡察岗位锻炼工作办法》,统筹安排新提拔干部、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巡察岗位锻炼,梯次培养、压茬推进,形成有力的组织保障。拓宽选人视野,将临近退休、退出现职的领导干部纳入巡察组长库,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结构。构建“系统培训+实战练兵+复盘提升”三维培养体系,围绕被巡单位核心职能量身定制“专题小课”,邀请被巡察单位上级部门“专家”为巡察干部全流程“充电赋能”。深化以干促学、以干代训,积极选派7名巡察干部参加区市巡视巡察工作,有效提升干部实战本领。坚持“一轮一总结,一轮一复盘”,巡后“复盘会”及时总结经验、梳理不足、分享心得,为下轮巡察提供经验借鉴。严格落实优秀巡察干部激励机制,加大对表现突出的巡察干部奖评力度,巡察办、巡察组提出年度考核“优秀”建议,且不占用所在单位名额。截至目前,已评选出36名优秀巡察干部并进行通报表扬,持续激发巡察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。深化巡察干部交流机制,畅通流动渠道,今年以来,3名巡察干部交流至县直部门任职,多名抽调干部得到提拔重用,巡察岗位“熔炉”作用充分彰显。

  聚焦“准”字提质效,创新监督路径。深化“巡纪联动”机制,优化“巡察顾问”模式,共建“线索优先研判、案件快速移交”绿色通道,累计移交纪委监委线索41件,成案率达100%。强化“巡审联动”,借助审计专业力量,聚焦重大经济决策、重点项目资金、国有资产管理等关键领域,实现信息互通、手段互补、成果共享,有效提升发现问题线索能力。创新制作巡察全覆盖“五色图”,以图为“径”,实现目标任务精准化、工作进展形象化、整体进度可视化,“干什么”一望而知,“何时干”一目了然,“怎么干”一清二楚。优化“码上巡”信息系统,拓展问题反映、问卷调查、数据统计、纪律作风后评估、巡察整改成效监督等“五码”平台,有力拓宽问题来源渠道。自“码上巡”系统开通以来,收回网络问卷28000余份,收到问题反映100余件,有10000余人扫码关注巡察工作。着力从体制机制入手,制定“一流程、四汇编”,有力解决巡察过程中费时费力找标准、找规范、找依据的“窘状”。

  着力“深”字拓覆盖,直插基层末梢。全面摸排95个村(社区),科学划分为三类,精准确定27个重点村(社区)纳入直巡范围。组建对村巡察专项组,抽调熟悉基层党建、“三资”管理、惠农政策的干部充实巡察力量,打造接地气、懂业务的巡察尖兵。紧扣基层实际,综合运用“听、谈、测、查、访、判、议”等措施,深化“田野巡察”“敲门巡察”,深入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,累计走访群众1980户,谈话260余人次,发现问题336个,推动解决了屋顶漏雨、井盖破损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前移整改关口,实行未巡先改,归纳形成12方面53项自查清单,指导村(社区)党组织对照检视、补短提优。深化“巡察双反馈、问题共认领、责任同落实”机制,形成乡镇党委与村(社区)党组织同题共答、联动整改格局,推动共性问题系统整治,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

  围绕“实”字促整改,深化成果运用。运用“集中反馈+单独反馈”“三移交+双反馈”机制,原汁原味向被巡察党组织和“一把手”反馈意见,同步向相关职能部门移交问题清单,向分管县领导通报情况,层层传导压力,压实整改责任。优化“联合审核—实地督评—反馈问责”闭环流程,提出修改建议240余条。协调纪检、组织、宣传等力量组建督查组,精心制定督查方案,通过听取汇报、核查台账、查阅资料、座谈交流、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“大督查”3次,全过程、嵌入式紧盯整改成效。聚焦巡察整改“再发力”,对8个党组织开展巡察整改“回头看”,推动整改责任再压实、整改质效再提升。绘制“巡察整改流程图”,印发《巡察整改工作提示函》,实现“一图读懂、按函操作”,确保照单履责、有序推进。十五届县委巡察以来,反馈问题整改率达94%,推动建章立制367个,挽回经济损失249.85万元,充分发挥以巡促改、以巡促建、以巡促治作用。(永宁县纪委监委)

>>><<<

永宁:多维施策推动巡察工作提质增效

2025-11-21

  永宁县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,坚守政治巡察定位,围绕“建、准、深、实”四字精准发力,推动巡察工作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
  立足“建”字筑根基,锻造巡察铁军。联合县委组织部印发《永宁县优秀年轻干部到巡察岗位锻炼工作办法》,统筹安排新提拔干部、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巡察岗位锻炼,梯次培养、压茬推进,形成有力的组织保障。拓宽选人视野,将临近退休、退出现职的领导干部纳入巡察组长库,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结构。构建“系统培训+实战练兵+复盘提升”三维培养体系,围绕被巡单位核心职能量身定制“专题小课”,邀请被巡察单位上级部门“专家”为巡察干部全流程“充电赋能”。深化以干促学、以干代训,积极选派7名巡察干部参加区市巡视巡察工作,有效提升干部实战本领。坚持“一轮一总结,一轮一复盘”,巡后“复盘会”及时总结经验、梳理不足、分享心得,为下轮巡察提供经验借鉴。严格落实优秀巡察干部激励机制,加大对表现突出的巡察干部奖评力度,巡察办、巡察组提出年度考核“优秀”建议,且不占用所在单位名额。截至目前,已评选出36名优秀巡察干部并进行通报表扬,持续激发巡察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。深化巡察干部交流机制,畅通流动渠道,今年以来,3名巡察干部交流至县直部门任职,多名抽调干部得到提拔重用,巡察岗位“熔炉”作用充分彰显。

  聚焦“准”字提质效,创新监督路径。深化“巡纪联动”机制,优化“巡察顾问”模式,共建“线索优先研判、案件快速移交”绿色通道,累计移交纪委监委线索41件,成案率达100%。强化“巡审联动”,借助审计专业力量,聚焦重大经济决策、重点项目资金、国有资产管理等关键领域,实现信息互通、手段互补、成果共享,有效提升发现问题线索能力。创新制作巡察全覆盖“五色图”,以图为“径”,实现目标任务精准化、工作进展形象化、整体进度可视化,“干什么”一望而知,“何时干”一目了然,“怎么干”一清二楚。优化“码上巡”信息系统,拓展问题反映、问卷调查、数据统计、纪律作风后评估、巡察整改成效监督等“五码”平台,有力拓宽问题来源渠道。自“码上巡”系统开通以来,收回网络问卷28000余份,收到问题反映100余件,有10000余人扫码关注巡察工作。着力从体制机制入手,制定“一流程、四汇编”,有力解决巡察过程中费时费力找标准、找规范、找依据的“窘状”。

  着力“深”字拓覆盖,直插基层末梢。全面摸排95个村(社区),科学划分为三类,精准确定27个重点村(社区)纳入直巡范围。组建对村巡察专项组,抽调熟悉基层党建、“三资”管理、惠农政策的干部充实巡察力量,打造接地气、懂业务的巡察尖兵。紧扣基层实际,综合运用“听、谈、测、查、访、判、议”等措施,深化“田野巡察”“敲门巡察”,深入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,累计走访群众1980户,谈话260余人次,发现问题336个,推动解决了屋顶漏雨、井盖破损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前移整改关口,实行未巡先改,归纳形成12方面53项自查清单,指导村(社区)党组织对照检视、补短提优。深化“巡察双反馈、问题共认领、责任同落实”机制,形成乡镇党委与村(社区)党组织同题共答、联动整改格局,推动共性问题系统整治,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

  围绕“实”字促整改,深化成果运用。运用“集中反馈+单独反馈”“三移交+双反馈”机制,原汁原味向被巡察党组织和“一把手”反馈意见,同步向相关职能部门移交问题清单,向分管县领导通报情况,层层传导压力,压实整改责任。优化“联合审核—实地督评—反馈问责”闭环流程,提出修改建议240余条。协调纪检、组织、宣传等力量组建督查组,精心制定督查方案,通过听取汇报、核查台账、查阅资料、座谈交流、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“大督查”3次,全过程、嵌入式紧盯整改成效。聚焦巡察整改“再发力”,对8个党组织开展巡察整改“回头看”,推动整改责任再压实、整改质效再提升。绘制“巡察整改流程图”,印发《巡察整改工作提示函》,实现“一图读懂、按函操作”,确保照单履责、有序推进。十五届县委巡察以来,反馈问题整改率达94%,推动建章立制367个,挽回经济损失249.85万元,充分发挥以巡促改、以巡促建、以巡促治作用。(永宁县纪委监委)